營養標籤 求支上上籤
05 Mar 2022
疫情下多買了預先包裝食品,大家懂得閱讀營養標籤嗎?🧐
營養標籤於2010年7月1日推出,是有系統地標示食品營養資料的方法,當中必須列出能量及7種指定標示營養素 -- 總脂肪、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、蛋白質、鈉,即俗稱「1+7」。
能量以千卡或千焦標示(1千卡約=4.2千焦)。1克碳水化合物或1克蛋白質提供4千卡能量,1克脂肪提供9千卡能量。低體力活動量的男士和女士每天分別需要2400千卡和2100千卡能量;能量過多會引致肥胖,也會增加患上心臟病、糖尿病的風險😖。
碳水化合物包括糖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,糖的攝取量應控制在每日總能量攝取的10%以內,如控制在5%即25克糖更佳;25克糖已相當於5粒方糖😅。一杯台式的抹茶拿鐵含14克糖,紙包裝檸檬茶的含糖量也高達34克,大家切勿掉以輕心。
飽和脂肪增加低密度脂蛋白,攝入量應少於每日所需總能量的10%(約22克);反式脂肪是對心臟最壞的脂肪,使壞膽固醇增加的同時,也減少高密度脂蛋白,攝入量應少於每日所需總能量的1%(約2.2克)。吃含部分氫化油(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)的食物須格外留神,例如人造牛油、烘焙食品及油炸食品。
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,幫助身體生長和復元,製造酵素和荷爾蒙,可謂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。
鈉的每天攝取量應限制在2000毫克。鈉水平偏高時,腎臟有時候未能排出足夠的鈉,令鈉和體液積存在體內,可致高血壓。加工食品、鹽醃食物,甚至日式手打烏冬的鈉含量往往較高,必須注意。
消費者須小心魚目混珠,「不含味精」、「含電解質」、「不加甜味」、「少甜」、「無添加糖」均不屬於營養聲稱。因此,少甜不等於低糖,每100克少甜食物或100毫升少甜飲料可以含多於5克糖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