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頻、夜尿怎麼辦?
為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毒素及水分,並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平衡,腎臟生成尿液,經泌尿系統排出體外。
尿液進入輸尿管後,暫時儲存在膀胱內。膀胱內的尿量達到300至400毫升,人就會產生尿意;若膀胱容量變小,一喝水就容易想去洗手間。
膀胱容量變小有3大原因:
1. 餘尿過多 — 尿道阻塞或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,膀胱無法將尿排乾淨,餘尿儲存在膀胱裡,很快又有尿意。
2. 膀胱炎 — 細菌破壞膀胱黏膜,造成敏感,引起尿頻。
3. 膀胱纖維化 — 子宮頸癌患者術後做放射治療,因膀胱在子宮前方,放射線造成膀胱纖維化,容量變小並失去彈性,不再像以前能容納那麼多尿。
間質性膀胱炎也會造成膀胱纖維化,引起尿頻。與膀胱炎不同,間質性膀胱炎並非由細菌感染造成。患者多為30至50歲的女性,對藥物過敏,或有腸躁症、過敏性鼻炎者較易患上;負面情緒累積,會導致間質性膀胱炎症狀惡化。
根據國際尿控協會(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),尿頻是指24小時內排尿8次以上,夜尿症指夜間睡眠期間有2次或以上的小便。
夜尿除了因為膀胱容量變小外,身體產生的抗利尿激素不足、內科疾病如糖尿病、前列腺肥大,以及睡眠障礙均是原因。
研究發現,睡前用手機或電腦,藍光的刺激打破日夜交替規律,讓大腦不知道要休息,使得睡眠週期延後,連帶影響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功能失調,長期下來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,造成夜尿。
營養方面,應多注重優質蛋白質尤其是色胺酸的攝取,並多加補充維他命B族、維他命C、鈣、鎂及Omega-3等優質脂肪酸,促進身體生產抗利尿激素,同時提升睡眠質素,尿頻及夜尿問題自可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