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水腫,是指皮下與血管外的間隙中,有異常的組織間液堆積,進而引起腫脹。
使用Tanita的身體成份分析儀,若細胞外液比例高於42%,即代表身體有水腫。另外也可自行簡單量度,以指腹按壓疑似水腫部份5至10秒,若需要數秒才恢復,即反映有輕微水腫;10至20秒才恢復的話,水腫就頗嚴重了😰。
水腫的原因林林總總,包括:
😐 鹽份攝取過多,常外食者或味覺逐漸退化的長者皆是高風險一族
😐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,例如久坐的上班族或久站的售貨員;加上重力影響,令水份容易積聚於下肢
😐 運動不足,令新陳代謝偏低,血液偱環不良
😐 喝水太少,因為只有水份充足才有助代謝,確保血中滲透壓維持正常
😐 營養不良,尤其蛋白質及/或鉀、鈣、鎂等礦物質攝取不足
😐 腎臟、心血管、肝臟、甲狀腺疾病影響
😐 藥物副作用,包括某些類固醇、雌激素及降血壓藥物
💡 改善水腫8大建議,供大家參考:
1️⃣ 適量運動,改善新陳代謝,促進血液循環
2️⃣ 避免久坐久站,適時變換姿勢或起來活動,令下肢循環改善
3️⃣ 穿壓力襪,在足踝提供最大壓力,然後順著腿部逐漸向上遞減,令下肢的靜脈血液從腳底往上回流至心臟,減低下肢靜脈及靜脈瓣膜所承受的壓力
4️⃣ 抬高受影響部位,令其高於心臟,加速血液回流
5️⃣ 充足睡眠,減少壓力荷爾蒙,改善新陳代謝
6️⃣ 低鹽飲食,改善新陳代謝,促進血液循環
7️⃣ 養成多喝水的習慣,每天喝水量應為體重(公斤) x 0.04(公升),例如60公斤重的人,每天應喝2.4公升水
8️⃣ 營養均衡,多吃改善水腫的食物,包括:
🌟 富含鉀的食物:蕃薯、牛油果、香蕉、杏脯乾
🌟 高蛋白質食物:雞蛋、豆腐、肉類
🌟 富含維他命B的食物:粗糧、豬肉、鰻魚